【编者按】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教师以赤诚为炬、智慧为灯,照亮学子求学路。JavaEE课程组的老师们,将这份育人初心揉进技术教学的肌理。他们把框架原理的晦涩、代码细节的繁复,化作清晰易懂的讲解,他们更在学生心间播下思维的种子。本期《师说》,让我们一同走近JavaEE课程组的老师们。
【团队介绍】
Java EE课程组深耕教学与实践融合,成果聚焦教学、实践、就业三个维度。他们指导学生斩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省级二等奖3项,市级一等奖5项,2个学生团队开发的幼儿园智慧管理系统获合作企业采纳落地,还成功申报四川省应用型品牌课程。
团队成果源于贴着行业需求做课程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走访企业梳理23个核心岗位技术清单,按企业真实开发流程重构 SpringBoot、微服务等技术的课程模块;另一方面,推行双师共建模式,每周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备课,将企业“接口权限校验”等真实需求拆解为学生可上手的实训任务,彻底打破教学与行业脱节的壁垒,助力学生提升实战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辜良成老师、牛业帆老师课堂风采
【素养四维,培育进阶】
框架错综复杂,配置繁复如同迷宫,初涉者往往在项目启动之际便感力不从心,这是许多学子在初探JavaEE领域时面临的共同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课程团队精心设计了“分层拆解+工具辅助+场景简化”的三步走策略,犹如搭建起一座通往技术高峰的坚实云梯,引领学子们稳步前行。
分层教学如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删繁就简,不急于求成。它先让学生在JavaSE的沃土中筑牢根基,精通集合、IO等核心知识;再以最简案例为钥,轻启SpringBoot等框架之门。讲解时,从仅输出“Hello World”的Web项目开始,待逻辑明晰后,再添数据库配置、接口等。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不知不觉间便消散于无形。
“工具可视化”是一个解决学生困惑的有效方法。通过使用IDEA插件来自动补全配置,整理参数对照表以明确规范写法,并录制一段10分钟配置MyBatis的视频,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快速上手,避免再为配置问题困扰。
在“场景简化”方面,课程组老师将抽象的SSM整合等框架应用,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使抽象技术与日常经验连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功能对应的接口与配置,降低了学习门槛。此外,课程组老师还建立了入门答疑群,每天提供1小时的集中答疑,及时解决学习困惑,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

张菊老师、农斌老师课堂风采
【学能筑基,终身赋能】
课程组老师们认为,技术的传授只是基础,教育的更高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老师们将素养培育与个性化指导深度融合,系统化地夯实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其根本目标是培养能够应对未来行业挑战的优秀人才。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课程组老师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需求,重点打造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通过“电商订单系统拆解训练”,引导学生绘制模块图与架构图,并与企业真实方案进行对比,激发其对系统架构的深入思考;在课堂中设置数据库密码错误等典型故障场景,指导学生运用日志排查、断点调试和文档检索等方法,提升实际问题排查与解决能力;从大一阶段即鼓励学生研读开发手册,并通过代码评审会强化规范意识,使其渗透至每一行代码;通过4-5人规模的团队项目实践,结合Git版本控制与定期项目例会,系统培养学生的协同开发与团队协作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课程组制定了系统规划。在校期间,通过JavaEE生态课程让学生接触技术前沿,通过开源实践积累项目经验,并通过专门指导掌握学习方法。毕业后,则借助交流群和学长分享等机制建立持续学习的纽带,确保终身学习理念得以真正践行。
【教师寄语】
同学们,JavaEE学习之路充满挑战,配置卡壳、项目报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请将它们视为发现问题的宝贵契机。从入门到精通,秘诀在于“敢试、敢查、敢问”。请务必重视基础、勤于实践、勇于求助。今天的每一分积累,终将让陌生的框架成为你手中的利器,让曾经的困难,铸就你未来的底气!
智能科技学院绵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吴家涛、唐学琦
智能科技学院新闻宣传中心:吴家涛
初审:唐学琦
复审:李禹锌
终审:常荣
2025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