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议
发布时间:2025-10-11    阅读: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发展的号召,系统推进学院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建设,9月30日,智能科技学院在济民楼一号会议室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学院副院长陈婷主持,副校长刘强、院长徐鸿雁、课程建设各方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共同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高质量建设出谋划策。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陈婷首先强调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她指出,建设面向全院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是顺应智能时代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学院为此精心规划,确立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产教融合”三个方向协同并进的总体建设思路。此次会议正是为了进一步细化各方向工作内容,明确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为后续课程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方向负责人李化围绕“行课资源整合”与“智慧课程搭建”两大核心内容展开详细介绍。他表示,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体验,课程教师团队正系统梳理国内外优质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涵盖在线课程、案例库、实验项目等,通过筛选、整合与优化,形成符合学院教学定位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特色行课资源体系。同时,在智慧课程搭建方面,将打造集“教、学、练、测”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个性化指导,助力学生更高效地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随后,教材建设方向负责人靳紫辉从教材用途、适用范围及项目进度三个维度进行汇报。她介绍,此次规划建设的人工智能通识教材,以“普及性、实用性、前瞻性”为原则,旨在帮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快速建立人工智能基本认知,掌握其在各领域的典型应用方法。教材适用范围覆盖学校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大一学生,内容设计将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特点,融入相关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增强教材的针对性与趣味性。最后她汇报了当前教材编写项目的具体进度,为确保课程教学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教融合方向负责人罗文佳则聚焦“应用实践平台建设”,详细介绍了平台建设进度与重要意义。她指出,为弥补课堂教学在实践环节的不足,学院正联合WPS企业共同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平台。该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数字化、智能化办公习惯;更能推动国产化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助力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会议最后,学校副校长刘强对各方向的汇报内容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并针对课程建设细节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不仅要让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基本素养与认知能力。教师们要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伦理观,掌握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真正实现 “以用促学、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创造价值。

此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议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建设方向与工作重点,凝聚了各部门与教师的共识与力量。相信在各方向负责人的带领与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工作将稳步推进,为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科技学院:刘佳

初审:唐学琦

复审:郭进

终审:常荣

2025年10月10日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