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智能科技学院借助腾讯会议平台,顺利开展《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评审与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常荣主持,校外专家、校内专家、教材编写组成员、心理健康课程任课教师及心理工作室老师代表参加,共谋心理健康教育新发展。

线上会议截图(一)
会议伊始,智能科技学院分党委书记常荣代表教材主编组率先反馈教材评审意见。她从课程育人和心理育人维度,强调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工具,此次评审为数字教材开发与应用拓展了思路。接着,校内教材审核专家展开指导。学院副院长陈婷、学校资助中心主任李艳霞以及学院教师袁紫月,分别从体例规范、实践应用、学生需求等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随后,校外专家汪小容教授带来精彩分享。汪小容任职于西南交通大学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达28年。同时,她身兼四川省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数职,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众多荣誉称号,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经验丰富、成果卓著。汪小容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她表示,AI可提供丰富案例助力备课,让教师能够快速获取多样化、贴合教学主题的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丰富。通过数字人模拟真实心理咨询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代入感和体验感。实时生成课堂学情报告以满足学情需求,教师可根据报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在课外活动拓展方面,能提供个性化活动推荐,打造虚拟AI心理咨询伙伴并链接人类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此外,还可实现预测性干预,提前发现学生潜在心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同时强调要重视人机伦理规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高心理支持。

线上会议截图(二)
会议最后,常荣对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总结指出,本次研讨会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学院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吸纳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加快数字教材的开发与优化进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深度应用。未来,学院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智能科技学院绵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黄彩霞
初审:唐学琦
复审:李禹锌
终审:常荣
202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