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2025年第五届天府传统文化节——中华颂·非遗季系列活动之非遗工坊第三期“北川羌绣”非遗体验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5-19    阅读: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技艺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引导师生感受非遗魅力、守护文化根脉,5月14日,学院于创新中心开展了2025年第五届天府传统文化节——中华颂·非遗季系列活动之非遗工坊第三期“北川羌绣”非遗体验活动。本次活动由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及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智能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由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承办。

陈云珍讲授现场

此次非遗工坊第三期活动聚焦羌绣技艺,邀请北川羌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授课,学院团总支书记廖康利和20名学生参与活动,师生共同体验传统技艺的独特韵味。

陈云珍示范羌绣针法

活动现场,陈云珍向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北川羌绣的历史渊源、独特技艺和文化内涵。本次活动以“大禹文化”为创作主题,同学们结合大禹文化中“疏江导河的治水壮举”等核心脉络,将大禹凿山通泽的宏大场景乃至远古先民与自然共生的生存智慧,巧妙转化为羌绣纹样的创作母题,让千年羌绣与大禹精神在针尖布间实现跨时空的精神共鸣。同时,陈云珍在演示平针绣、挑花绣等技法时强调到,羌绣不仅是技艺,更是羌族人民与自然对话的语言。

学生实践现场

在实践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在陈云珍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启了羌绣的创作之旅。大家手持绣针穿梭于素色布帛间,围绕大禹治水的宏大叙事,精心勾勒洪流、山岳、耒耜等象征元素,尽管部分针法运用还不够娴熟,但眼神中满是专注与认真。期间,陈云珍不时俯身指点,耐心纠正运针角度,手把手示范平针绣、挑花绣等技法。

活动合影

此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深入体验、学习羌绣这一非遗技艺的实践平台,更让他们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真切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艺术魅力。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对非遗的热爱,也为羌绣这一古老技艺在校园的传承与创新注入蓬勃生机。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非遗主题活动,推动羌绣等非遗项目深度融入校园生活,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

智能科技学院绵阳校区第一学生社区团总支宣传部:汪正涵、李玉婷、廖康利

摄影:智能科技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初审:唐学琦

复审:李禹锌

终审:常荣

2025年5月15日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