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启航就业攻坚路,强教优学谱新篇——学院召开2025年“就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暨“强教优学·赋能攻坚”政治理论学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8    阅读: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号召,并进一步加强学院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能力,4月2日在实验楼110,智能科技学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了2025年“就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暨“强教优学·赋能攻坚”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由学院综合办主任陈倩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

陈倩主持

就业工作负责人赵俊系统梳理了当前就业工作重点。她详细介绍了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引导方法,深入分析了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特点。针对毕业去向填报这一关键环节,赵俊详细讲解了系统操作流程,强调了填报规范的重要性。在就业核查工作部署中,她特别指出:“就业数据核查必须做到准确无误、真实有效,相关材料要严格规范,确保毕业去向登记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这一系列具体工作要求,为学院就业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赵俊发言

学院分党委副书记李禹锌在通报学院就业整体情况时强调了“招就联动”的工作思路。她指出:“就业质量与招生工作息息相关,必须建立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李禹锌重点介绍了精准帮扶措施,要求建立“一人一策”帮扶档案。在拓展就业渠道方面,她指出访企拓岗形式是多样化的:“除传统的企业走访外,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实习基地共建、产学研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深化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开拓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这一系列举措的提出,为学院就业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李禹锌发言

随后,院长助理郭进以“高质量课程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为题,从课程建设申报、建设现状、建设内涵、建设问题、建设实施五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他详细剖析了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与实施路径,结合学院实际分享了特色课程群建设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提出要打造具有智能科技特色的课程体系。郭进特别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将行业前沿技术、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程内容,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郭进发言

院长助理刘丹围绕“以教风正学风”主题,通过剖析课堂教学检查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设计不足、师生互动欠缺、实践环节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实施方案。刘丹特别指出,要建立“教学问题反馈——改进——评估”的闭环机制,通过定期教学诊断、学生评教分析、教学督导反馈等方式,持续推动教风学风建设,营造“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刘丹发言

在辅修专业(学位)教育政策解读环节,罗丽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她从政策内涵入手,首先厘清了辅修专业与辅修学位的核心区别,详细阐释了两者在学分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最终授予证书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模式方面,她介绍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安排,重点说明了弹性学制、跨校区选课等创新举措。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报名条件、学习时间冲突等实际问题,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专业指导。同时,她着重解读了学校新推出的“辅修助学计划”,该计划包含课程学分置换、优秀学员奖学金、跨专业保研加分等多元化支持政策,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切实帮助学生实现主辅修协同发展,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罗丽莎讲解辅修专业(学位)

最后,学院分党委书记常荣作总结发言。她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明确目标定位,聚焦智能科技领域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要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等举措,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三是要注重实效提升,建立就业质量跟踪反馈机制,持续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常荣强调,全院教职工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本次专项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常荣作总结发言

此次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的召开,不仅彰显了学院在就业工作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的决心与行动,更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产教融合、创新驱动、质量为本、特色发展”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教风建设夯实育人根基,以课程创新引领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智能科技学院:唐学琦

初审:陈倩

复审:李禹锌

终审:常荣

2025年4月3日

成都校区(东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龙港路399号 / 成都校区(西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航天路29号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兴西街2号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2025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